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来源:360doc 2011-11-21 16:52:47
这是一篇初二学生写的以猫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语言流畅,符合自述者的身份、口吻。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文章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考虑欠妥。一是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安排不合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猫,应该考虑按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第五段是说猫的外部特征,应放在前面介绍,然后再说其它方面的特性。二是文中有关的一些内容段落安排欠妥。第七、八两段同样是说明猫的外部特征的,应接在第五段之后。为什么要如此调整顺序呢?这样安排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于作者在文中安排的顺序欠妥,让人读起来会感到思维的跳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如果读者对说明对象不了解,说明层次不清晰,势必会影响阅读和理解。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成因、关系、功效或发生、发展过程的说明,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写作时,作者就必须认真构思,确保说明的层次性和条理性。除了语言的准确、科学以外,还必须认真思考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呢?
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必须充分考虑说明对象的性质特征。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性质特征,说明过程中,要学会依据不同对象的性质特征,选择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等。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成因、方法的文章,往往采用时间顺序,把对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说清楚,如同学们学过的《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一文的说明顺序。按事物自身的逻辑发展过程进行说明的文章,常常要注意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由主到次,由总体到局部,逐层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的说明。像《猫的自述》一类的文章,就需要按逻辑顺序进行逐层说明,由表象到本质。这样的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如果说明事物形成、构造的文章和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等,多采用空间顺序,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程序顺序多用于介绍说明制作过程或写实验报告,如《活板》一文的说明。综合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复杂的事物事理。说明文要求表达明晰,其关键就表现在明晰的顺序上。就是在解说事物或事理时,必须把握住所要说明的问题的要点,按照被说明对象所固有的规律和特征,有次序的进行说明。这样,才能做到说明顺序恰当,文章的条理清晰。
叙事线索不清晰,或缺少好的叙事线索。尽管能选用很好的材料。但也让人感到零散。有堆砌材料之嫌。
叙述的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篇文章要成功地写好一个人物,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可能需要几个或多方面的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恰到好处地安排,为表现人物、表达主题服务,就必须。注重设置清晰的叙事线索。文章,就是要讲究文采与章法,它决不是材料的简单组合、堆砌。为此,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必须认真分析材料,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用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然而,学生在考试写作或平时训练中,往往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毛病的发生。
【编辑推荐】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