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来源:360doc 2011-11-21 16:52:47
瞬间
寒假里的一天上午,太阳暖洋洋的,我家门前的小巷显得格外宁静。
"磨剪子喽--抢菜刀--"小巷拐角处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外地磨刀师傅。他皮肤黝黑,嘴唇干裂,穿一身灰白色工作服,挑一担乱糟糟的铁家伙。他那有节奏的叫喊声在空旷、宁静的小巷里显得格外有韵味。
"喂,磨刀的,多少钱一把?"邻居李嫂走上前去,拿着把旧剪刀。磨刀人接过剪子仔细看了看,用大拇指在刀刃上模了摸。"一块五。""什么?一块五?要命啊!顶多七毛。""大嫂,我的价钱很公道了。""上次人家喊一块,我都没磨。"说话间.又来了王嫂:"你少要点,我的菜刀也磨一磨。"又来了张奶、吴姨、胖大妈……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压着价。磨刀人终于寡不敌众,同意了七毛。他把担子歇在对门屋前,端开架势,给李嫂磨起剪子来。他那像老树皮般粗糙的手倒很灵活。
大伙儿围在一旁,一会儿问他是哪里人,一会又问收入如何……磨好了剪子,王嫂要磨菜刀。磨刀人要两块,王嫂偏说一块,争执不下时,不知哪一位插了句:"还没收你的占地费呢!""对,还没让工商税务知道呢。"磨刀人迟疑了一下答应一块。大伙还在七嘴八舌。或许是想把谈价钱的损失补起来,磨刀人双手捏紧菜刀,在磨刀石上迅速地磨着,不时撩点水在石上,又不时用拇指试试刀刃。伴着柔和均匀的沙沙声,细腻的石末从刀刃边溢出。"哎哟!"忽然,他低低地叫了一声,血从大拇指溢了出来。大家顿时惊叫起来。"快把血止住。"
"我去拿纱布。"王嫂着了慌。人家是为她割破手指的。"光纱布不顶用,谁有白药?""田妈妈有,我去借。"
瞬间,大家都关心起磨刀人来。不一会儿,白药拿来了,人们小心地把药洒在磨刀人伤口上,王嫂为他包好。"疼吗?""不要紧,谢谢。"磨刀人有些激动,擦了擦刀刃上的石末,又磨了起来。大伙儿围在一起,只是静静地看他磨。他们的心好像被什么抓住了。磨刀人手艺好,不大功夫,一把刀就磨好了,王嫂递过一张二元的纸币,磨刀人掏出一元找给他。"不要找了,两块不贵,你们手艺人也不容易。"王嫂诚恳又略带歉意地说。大伙儿也都说,两块,应该的。磨刀人执意给王嫂,王嫂说什么也不肯收,硬塞给了磨刀人。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美中不足的是:文中大段大段的叙述,对话,不分层次,不分段落,溶在一起,犹如大杂烩,让人倒胃口;另外,结尾处有些草草收绾,应注意"瞬间"人们心理的转变,从开始双方的斤斤计较,到最后毫无私心的相互关爱、谦让,转变得迅捷而不突然,人情合理。因此,结尾应补充一段与开头遥相呼应:
"磨剪子喽'抢菜刀--"远处又响起吆喝声。这声音回荡在小巷,也回荡在人们心里。是的,有多少人曾是斤斤计较的心,在瞬间,洋溢出热情,流露出人类至高、至美的善心。这样的结尾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赞美人类至高、至美的善心,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凡人琐事中闪烁的心灵之美。
有人对文章曾作过这样的比喻:主题是灵魂,题材是血肉,而结构则是骨骼。在确定一个主题并选择好材料以后,为了运用材料表现主题,首先必须妥善地安排材料。如果不妥善安排,材料就会杂沓散乱,犹如未经组合起来的一堆砖瓦木石,不能成为外观美的、建筑坚固的高楼大厦一样,也不能成为一篇有血有肉、条理分明的好文章。
如何才能做到文章的层次井然,段落清晰,不影响主旨的表达?
下面我们就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类型,分别介绍一些划分层次的方法。
(一)以记人、叙事、写景或抒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性文章
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划分层次。我们知道,不管记人或叙事,都自然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一切人必定在一定的时间与环境里生活,任何事也必定在一定的时间与场合中发生发展。因而,常常把时间和空间当作组织内容的一种线索,时间的先后和空间的变化就成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其中有的着重依时间的推移划分层次,如《老山界》;有的着重依空间方位的变化划分层次,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还有的把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结合起来使用,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组织内容层次,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②以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的不同方面为线索,划分内容层次。如《我的老师》、《藤野先生》等。
③在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文章中,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安排内容层次。任何一个完整的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阶段,并依此安排内容层次,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④以作者认识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为顺序安排层次。如《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一"喜欢蜜蜂"一"赞叹"一"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全文一线贯穿,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二)以议事说理为主的议论性文章
①就整体而言,一篇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一一总",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层次,如《反对自由主义》。
②就本论部分说,本论是一篇议论文的主体,内容复杂,篇幅最长。在本论部分中,在中心论点下面,往往包含若干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即可作为本论部分的一个层次,如《理想的阶梯》。
(三)以说明为主要裹达方式反映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说明性文章
①如果是介绍事物构造和形态的,一般是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或从近到远,或从部分到整体,逐_说明,如《宇宙里有些什么》。
②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或生产过程的,一般都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次序或者操作过程来写,如《景泰蓝的制作》。
③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功能和特征,一般根据功能和特征的主次来安排材料,如《中国石拱桥》。
以上是安排层次的几种基本方法。应当指出,这些方法并不是机械死板和互相孤立的,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常常是综合使用,富于变化。划分层次容易犯的毛病,一是划分层次的内容分散或不准确,二是次序排列混乱。为了防止这些毛病的发生,作者要切实从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把层次划分得更为准确、清楚。
在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的连续整体中,组织安排材料不仅需要首先划分为若干层次,而且有些层次需要划分为若干段落,因为每个层次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常常比较复杂,仍需要进一步用若干段落来表达,使文章思想内容更加清楚,组织更加细致缜密。
这里所说的"段落",是指一个个自然段。一般说来,它在文章中是一个最小的可以独立的意义单位。
通过划分段落,使文章有行有止,有眉有目,有利于作者清楚地表达内容,也能使读者在换行的停顿中加以思索回味,便于阅读和理解。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