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雷电颂》阅读答案: 1.屈原《国殇》中 带长剑兮挟秦弓 、《涉江》中 带长铗之陆离兮 是指(A) A.有形的长剑B.无形的长剑C.两者都不是 2. 无形的长剑 指坚定的信念这里用的是象征手法,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
《柔石小传》阅读答案: 1、梳理柔石一生的主要活动。 答案: 略 2、从 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 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柔石怎样的品格? 答案:扎实、坚韧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精神。(意思对即可) 3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这篇文章表达了毕淑敏对今世的一部分 都是命定 十分气馁(遗憾或无奈);对来世的一部分可由今生 掌握 感到庆幸,自然引出文章 把握今生 的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波澜。朽为大家整理了今世的五百次
《赛什腾的月亮》阅读答案: 1.第②-⑥段写了 他 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4分) 答案:①遥望赛什腾山,充满无数想象 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 命名赛什腾花,心中无比兴奋 ②
《忘》阅读答案: 1.概括 老友确是老了 的两件事。(4分) 答案: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 我 的姓名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2.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答案:然而,
《外婆的小河》阅读答案: 1、第①段中,外婆为什么 肯定地说 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 答案:外婆早晨发现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意对即可) 2、对
《老水车旁的风景》阅读答案: 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
《滴水之恩》阅读答案: 1、文章写了三个人的故事,这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2分) 答案:感恩 2、本文第(2)段对金龙成绩、品行、外貌、成绩和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与后文中
《敬重卑微》阅读答案: 一、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短文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第(4)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为:(我们
《枪口下的人格》阅读答案: 1、把主人公贝尔蒂的基本情节补充完整。 基本情节:(贝尔蒂) 俘敌 护俘 脱险 赴死 2、作者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举出三例。 答案: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
《肖邦故园》阅读答案: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章划线句子作赏析。(5分) 答案:用了比喻手法,(1分)把肖邦优美动听的音乐比作花丛,把肖邦作品的抗争精神比作大炮,(2分)生动形象表达作者对肖邦的仰慕崇敬之
《耐磨的人生》阅读答案: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愚笨)不幸(倒霉)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朋友在失去右手后,正视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 3、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
《母亲的心》阅读答案: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记叙的六要素。(2分) 答案:时间:春天地点:溪边人物:我、母亲、螃蟹 起因:我想吃螃蟹经过:母亲找螃蟹结果:母亲放螃蟹 2、第⑧段中加点字 是 是 这样
《目送》阅读答案: 1、作者以 目送 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
《死水》阅读答案: 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中 绝望 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含义:无可救药,没有出路,对社会不抱希望。作用: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2、如何理解 不如多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