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真题 > 语文真题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智康1对1 2013-06-17 11:41:37
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参考答案】朝花夕拾
【解析】有往年的重视名著小说的考察转向对非小说类的名家名作的考察,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要平衡发展,全面重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参考答案】列夫·托尔斯泰苦恼(哀愁)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1题。
【解析】2013年成都中考选择了席慕容的《燕子》,这是一篇感情深邃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感受的是一种对故乡牵肠挂肚的思念。作者将两代人用同样的方式表达的不同思念勾勒得如此的清澈可人,美丽的错误在这里是如此的悲伤。最后的那一句话那么令人心疼,仿佛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固执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让我们不觉辛酸,如果是一个游子恐怕还会滴下几滴同感的泪水,因为他们也曾经这样非常固执的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自己的故乡。
2012年成都中考阅读《目送》,龙应台用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他飞,让他走,不必执着的不放手。
对比两年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今年的中考阅读延续了去年风格,侧重于选择名家的散文,以此考查考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的要求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参考答案】:
8.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分析】:第8题考查考生对事件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把握。
题目问的是"美丽的错误",抓关键词"错误",事情都有一个正解,在文章中父亲把歌词记错,我把燕子认错,因此产生了"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长城"和"燕子"寄托了父亲和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9.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作用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内容上选取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由"美丽错误"引出浓浓乡愁;结构上,《送别》往事是为了引出第二件我和"燕子"的故事。
作用题分一般作用题和特殊作用题,第9题属于一般的作用题。特殊的作用题包括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记叙顺序的作用(如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人称的作用(如第三人称的作用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等。
10.(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分析】:第10题是赏析题。第一问考查字词的赏析,第二问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1问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应的语句,作者抱着孩子在南国阡陌,看到了安静的飞翔的黑鸟,想到了故乡的燕子和故乡的人,欢喜的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忧伤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第2问首先要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反问,明确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气,突出强调。
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即情感的把握。在此提醒考生,虽然问的是你怎么看,但切记脱离文章。一定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否则很容易丢掉分数。结合自身实际要切合中学生身份,可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谈即可。
推荐阅读: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