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报考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来源:南方日报 2012-01-04 11:05:54
父母应慎重选择“棍棒教育”
如今,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孩子的安全是最令家长们担心的问题之一。过去,家长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单独在家的潜在危险和放学途中有可能遭受的伤害上面,但最近一段时间,清远四名女生宿舍内暴打另一女生的新闻,让即使远在中山的家长们也再一次担心起孩子在校内也会受到伤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很多家长不解: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同一时间,一则小榄镇9岁儿子屡逃课被父亲失手打死的新闻又让无数家长陷入了思考当中,或许这并不是孩子方面出了问题,问题的根源在家长的教育。
针对校园暴力以及家庭暴力的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老师和专家,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伤害事件的起因,教会孩子避免伤害的方法和如何让孩子理智处理同学、家长之间的小摩擦。
1
校园暴力
调查学生安全感大大降低
今年15岁的小黛(化名)是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上学一年多竟然多次玩“失踪”,她的母亲肖女士表示,女儿的叛逆与她在校园里遭到暴力有关。
肖女士说,从小性格开朗的小黛,刚进初中一个月,就因为与高年级的女生言语不合、有些小矛盾,结果被三名女生拽进厕所殴打,导致眼睛出血送医治疗,“这件事情以后,我就发现女儿变了一个人,经常出去和一些辍学的孩子泡网吧,还叫人去报复那些女生”。
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中小学,与孩子们聊天后发现,恶性伤害事件对孩子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影响,无论从家长的视角观察还是从孩子的自身感受来看,最明显的影响分别是“ 安全感大大降低”、“做事更加谨慎”以及“不敢轻易相信他人”。
就记者提出的“近期发生了多起校园恶性伤害事件,你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的问题,多数接受采访的学生感觉“非常担心”。而安全感的降低必然影响对外的信任度,使近半数被调查学生“不敢轻易相信他人”;但由此也形成了“做事更加谨慎”的积极心理导向。
校园暴力令学生身心俱伤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到底是些什么人?许多有过被打经历的小学生说,欺负他们的大孩子多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也有本校高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聚在学校周围的小摊附近,盯住那些“出手阔绰”的小个子学生,要么上前索要,要么搜身抢夺。有时这些学生没有任何理由,看见“不顺眼”的学生就拳脚相加,以解“心头之恨”。
一些处理过校园暴力事件的教师告诉记者,参与打人的多是一些初中毕业年级不想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不好,加之不好管教,学校、家庭都嫌弃他们,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在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后,很容易加入施暴者的行列。
在记者的调查中,接受采访且受到过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中,只有1人选择对老师和家长说。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些事跟老师和家长说了,能否解决问题不说,搞不好会招来更严厉的报复。所以他们多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如遭遇了欺负的孩子常向家长要钱,以免再次挨打。
家长们在得知孩子受到校园暴力侵害后,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就算是抓到那些学生,送进派出所还是要放出来的,到时他们要报复怎么办?”初三学生吴彤妈妈的想法很具代表性。而家长能做的就是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同时期望有关部门关注此事,早日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说法学校、家长、公安三方联动
中山市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的社会咨询师认为,目前很多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成绩,从而忽视学生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学校还可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护告密的学生,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及时发现暴力苗头,从各方面快速有效地解决暴力事件,尽快消除负面影响。
律师说法:加强防治校园暴力专项立法
保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认为,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学生自身及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校园暴力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主体主要是直接侵权人和学校,对于直接实施暴力的行为人,可直接根据《刑法》和其他的民事法律法规要求直接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
但关于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的责任问题,我国虽然也有相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但较少涉及校园暴力方面的内容,加之相关法规在具体操作中很难得到很好落实,这就造成了学校有可能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也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要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完善校园暴力的法律责任问题。
■邓泳秋
2 家庭暴力
调查不打骂会放纵孩子
对于儿童来说,家应当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当一些案件发生后,许多人会突然发现,原来家对于一些儿童来说,是身心摧残最严重的地方。本月,发生在小榄镇9岁儿子屡逃课长期遭遇家庭暴力而酿成的悲剧,让儿童遭遇家庭暴力这个社会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分别在网络上、石岐中学、石岐第一小学附近对本地3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采访,其中男生家长17名,女生家长13名。采访问题包括“是否会打孩子”、“何种原因打骂孩子”等。在参与调查的本地学生家长中,有12人表示从不打孩子,只有1人表示会经常打孩子,原因在于孩子太不听话,慢慢便养成了不听话便打的习惯。而绝大多数家长则表示,只是偶尔打孩子,主要原因还是“孩子不听话”。
在调查中,记者并没有发现因为存在重男轻女观念而打骂孩子的现象,家长们均认为“无端打骂孩子,会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在调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现象,有20%的受访者反映,周围存在着一些家长对孩子使用暴力的现象,了解后发现,有这种现象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者家庭。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