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成都中考政策指南   2018成都中考大事记   成都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查询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学生的“懂”与“会”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11-07 13:19:42

说两句

  •   老师一边板书,一边不断地与学生对话:

      “是不是?”

      “是!”

      “理解不理解?”

      “理解了。”

      “懂不懂?”

      “懂了。”

      但到考试以后,老师面对学生的答卷扼腕而叹:“刚讲过的题,还是不会!”

      这正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尴尬。怎样才算学生真正弄懂了呢?检验的标准有两个:说一说,做一做。

      “懂”是一种理解的状态,属于思维的范畴。思维时使用的是内部语言。内部语言具有模糊性,不具备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的清晰性。所以,判断一种思考的结果是否清晰、准确,通过“说”与“做”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证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自己构思了一番,以为思路非常清晰了,于是提笔书写(做),但写不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觉得已经成竹在胸了,于是站起来回答,结果说了一半就卡了壳。这就说明心里觉得“懂”的东西不一定是真懂。通过“说”与“做”,内部语言就转化成了外部语言。外部语言——无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具有表达思维、定型思维、检验思维的功能。没有外部语言的检验,思维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仍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即使你通背了教材,也不一定就弄懂了,只有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出来,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说”也是“做”。例如,写作文实际就是用“手说”,做练习也是用“手说”。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说过的一句话:“老师不停地讲,根本难以分辨学生懂没懂,可是让学生自己学,然后把知识回答和做出来,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学生不懂的现象了。”这里的“回答”,就是“说一说”:“做出来”,就是“做一做”。

      现在,对本文开头指出的那种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正是因为老师讲了,所以学生才会了,但是学生“听懂”的“懂”不是真懂,因为不是真懂,所以便没有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成都中考手册

    成都中考手册

    2014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成都中考政策......[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报考择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分析

    重点高中

    铁路中学

    树德光华

    石室天府

    华西中学

    七中万达

    十八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