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成都中考政策指南   2018成都中考大事记   成都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查询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7年成都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新都桂湖游记》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2-21 14:46:05

说两句

  •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新都桂湖游记》

      新都桂湖游记

      钟树梁

      新都桂湖,几百年来静静地躺在成都平原上。它不是雄奇壮丽的大自然的山水,只是人工造成的一片平湖。它也不与剑阁争雄,峨眉竞秀。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趣;有着自己的一段并不平静的历史和丰富多姿的景色。

      我想,如果坐在飞机上俯瞰成都平原,在那苍苍茫茫、青绿万顷的麦浪或秋波中,有一颗浮动着的晶莹耀眼的明珠,——如果在荷花盛开的时节,则是一块璀璨的红宝石,光彩夺目;又好象是谁在光滑如玉的青绿缎面上精工绣成的一朵连枝带叶、和烟邑露的鲜花,那便是新都桂湖。

      桂湖在成都平原上,虽然静静地处于一隅,却也有着掩不住的光辉。“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桂湖更有着一缕要你心领神会的清光。这清光来自一位四百年前“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对封建皇帝不阿附,坚忍不拔而又博学多才的伟大文人。我们领会了他的风骨、气节之美,才更加心领神会于同波光云影、同三秋桂子、六月荷花的农香艳色相融台的这一缕清光,更加领略到桂湖的情意。你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咏:

      湖风向客清,

      湖月照人明。

      别离俱有忆,

      风月重含情。

      ——杨升庵《桂湖曲送胡孝思》

      但是,解放前的许多年,湖月湖风,被一些附庸风雅的剥削阶级和无聊文人弄得乌烟瘴气;就是聊以作为点缀品的杨升庵的一座木雕像,在濒临解放时期,也被人挖掉了眼珠,扯落了胡须,割破了抱柏,斫伤了双手,不仅现出了满身狼狈相,而且变成了有眼无珠、有臂无手的盲学士和折肢人。真是生不容于时,死也不容于世,直到了有恨难写、无泪可挥的地步了!至于桂湖上的楼台亭阁,也不仅被蛛丝罩满,为鼠雀占领,并且大部分都成为危险建筑物,只要你稍一不慎,就有自行失足落水的可能。好些房屋都是颓垣败壁,褴褛不堪。也许有人说,草木无情,从前的荷花总同现在的一样好吧?不,草木就是有情。一些豪强者及其大小爪牙们,虐及草木,湖水从不疏浚,荷花任意糟蹋,竭泽取藕,殃及湖鱼;致使湖上风光一年不如一年,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桂树摧为薪,日见凋残,而它的新枝,也从没有得到培植,致使桂湖上的百年丹桂,好象许多个百岁以上的老人,在秋风萧瑟之中,虽然也幽香四溢,但是瞻望未来,大有后继无人之感,不胜其慨叹了!

      解放以后,湖上风月,才归人民管领。十一年内,桂湖曾大翻修两次,小修缮多次,新栽培的桂树达3000多株。桂湖在党和人民的妙手抚摩之下,才从昏沉的噩梦中醒来,得到了回春再造。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重整桂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海除瑕秽,使它回真返本。“杨柳楼台”,是湖上的一处好景致,它左对“交加亭”,右揖“小锦江”,在丝丝垂柳的掩映之中,遥望湖心的点点风荷,使人悠然意远。但在当时却把这一座楼台变成了餐馆,供有闲阶级的享受。于是疱有肥肉,座多杂宾;葱蒜鱼腥之气冲走了荷桂的芳馨,呼么喝六之声吓杀了蝉鸟的清唱;酒肉狼藉,便雕栏画壁也为之污腻。现在撤除了餐馆,让杨柳楼台,名副其实,春风飘拂,双燕归来,吸引着远近的游人。

      为了更好地保持特色,使桂湖具有完整风格的美,还打算把很早前湖上修的两座砖桶子楼房拆除。这两座楼房与湖上的其他民族形式的建筑物不相伦类,破坏了桂湖固有的、完整的风格,这好比一件雨过天青缎面袍子上,贴了两块呢绒补钉一样,看起来是不顺眼的。至于新添的建筑,一亭,一楼,一桥,都注意到风格的统一和色彩的调和。如象“杭秋”侧面城墙上的那一个水洞子,过去是空空洞洞,仅有一门。现在在洞子上面增添了一个长方形的房子,全用木材作成,南北两道敞开的楼栏,东西是稀疏的窗棂,地板出人意外地玲珑剔透,可以下见清泉。你说它是亭子,可以;是走廊,也可以;说它是桥,也未尝不可。它是因地制宜,集中了亭、廊、桥三者的优点而创造出的特殊结构。同时它也因景着色,在城墙上下的万绿丛中,把这个建筑物涂成了一色朱红,越更显得俏丽。

      说到桂湖的建筑,素以小巧玲路著称。“交加亭”、“杭秋”舫的精致优美,这是游人所容易发现的。其他许多地方,只要你稍为留心,都可以看出其间有着一定的“奥秘”。我走到“绿漪亭”前,过了石板桥,到这座六方形的亭子内小憩。过桥上岸,才发现这个石板桥在极其平凡之中自有其不平凡之处。它是用宽约一公尺、长约一公尺半的石板三块半接凑而成的。如果从亭四笔直地铺上岸来,只消三块石板就够了,但那桥和亭的形状就很像一个小孩子玩的“巴郎鼓”,而且是头大尾巴短的“巴郎鼓”,未免太不好看了。现在多用了半块石板,便觉得屈曲有致。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原建筑者的匠心。这是从极小之处谈的。如果就桂湖的整个布局而言,我虽然对于亭园设计是一无所知,但也感觉得这一个面积为六七十亩并不算太大的桂湖公园,它最主要的优点是不会使你一眼望穿,一览无余。“一花一世界”,一处亭台就是一重境界。它们或西湖迎月(如“小锦江”),或横百湖心(如“飞虹桥”“枕碧亭”一带),或亭桥映带(如“飞虹桥”与“绿漪事”),或高标独立(如“观稼台”),没有一处雷同。它们之间互相联属但又各成区域,有照应,有陪衬,其形势有向,有背。因此,湖画联营不太大,亭台也不为多,但构成的景象和境界则使你寻绎不尽。如读好书,每读一遍,总给你一些新的启发。但是桂湖的建筑艺术,也只有在今天才得以荷其精英,遗其粗陋,使它更加符合民族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更为丰满、失丽的姿容。

      桂湖里,升庵纪念馆的建立是在党的领导同志的鼓励之一下,得到全口各地的支持、协助而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的。杨升庵距离我们的时代虽然不算太远,但是,“独惜升庵真迹荒”,只字片纸的搜集都颇不容易,煞费心思.为了探寻仅有的一幅画得最早的杨升庵的美容(是明代画的,不是现在挂在馆内的那一张),曾经动员了不少的人,经历了多少城乡,辗转请求。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结果,但已有了明确的线索可寻,相信总有一天会把这张遗像寻访出来。又如升庵的墨迹,存在世上的已寥寥无几,四川省博物馆得到了一幅临王羲之草书的真迹,真好象得到连城拱璧一般,郑重地转送了纪念馆。我们展开了这一张条幅,恍若见到了升庵先生的面目。确如林山腴先生三十年前在题辞中所说:“虽绢素黯澹。而离合驰骤,神采奕奕,犹复动人。”关于升庵先生的书籍,几年来也搜得不久开庵著述浩繁,共四百多种,古来罕有其比,但是零落散失很多。现在纪念馆已收藏有七十多种较好的图书。其中有明刻善本若干种,如《李卓吾读升庵集》就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难得的书。现在在党的领导和启发下,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方针的深入贯彻中,研究杨升庵著作、思想,批判地继承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巳成为许多人重视的课题。那么,升庵纪念馆从四面八方搜集得来的这些几乎“羽化了”的图书、文物,就将为研究杨升庵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开辟广阔的道路。‘伪公评注好文章“,邓拓同志的这一个心愿就不愁没有人来实现了。

      如果说桂湖是一朵鲜花,升庵纪念馆就是它的精蕊;也可以说纪念馆和夏荷秋桂是桂湖的三绝。

      我这次重游桂湖,桂花尚未开放,还是荷花当令的初秋时候。一进国门,一股股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举目一望,只见稀稀疏疏的几朵红莲,而荷叶甚茂。天色虽不早,天气却很好,满以为可以观赏月景。哪里知道,随着一阵电闪之后,急风骤雨,突然袭来。我坐在“小锦江”楼上,披襟当风。骤雨直下,荷珠乱溅,千万柄荷叶直在狂风里打滚,但是并不仆下。云厚天低,荷叶已失去了绿色;好象米颠戏墨,把一池墨水泼在平湖,顿时变成了满湖墨荷一般……

      第二天晚上,云淡天高,准无风雨。我坐在“杭秋”的栏干边。但见一缕月光从云缝中穿出,透过树林,照到升庵纪念馆前,我想到了唐人的诗句:“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渐渐地纤云尽散,光满人间。湖山湖水,被月光映照得一片空明。天上只有几点星星,田田的荷叶上却有着干万颗明星。荷叶荷花,轻轻摇动,好象有人在荷模之间凌波微步,来往穿行。

      已是夜深。月光愈更明朗,而荷叶越显得碧绿。走到“聆香阁”前,绿叶丛中,分明亭亭玉立着几朵娇花。月光洒了一层薄薄的银粉在她们的深红的面颊上,并把她们的影子投射到水中,引来了唼喋的游鱼。我仿佛听见有人奏起了乐曲,一湾湖水变成了舞池,荷叶轻展绿裙,荷花移动了步子,幽雅、翩跹的“荷花舞”似平要在晶莹朗澈的月光之下欢乐地演出了。

      第三天天气特别好,游人也更多。太阳老早就从白云里钻出来,给全湖染上了一层金黄色。我又来到了“飞虹桥”上,凭栏小立。细看荷叶荷花,有的已经抽败了,有些荷叶焦黄,莲瓣脱落了。本来当令的日子已经不长,“菡萏香销翠叶残”,节序变换,已渐渐地成了眼中景了;可是我们却没有“西风愁起绿波间”的心中情;更没有“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的悲感。时代变了,人们的美感也都变了。对那些从前盘亘在心中的诗句,几乎有了隔世之感。如果不是有意地提起,早已淡焉若忘,它们似乎不会渗透到我们的感情中来了。

      近十年内,我曾来过桂湖许多次,其中有两次印象最深。一是在土改期中,正是盛暑天气,满湖荷花繁艳极了。记得曾写过这样的诗:“莲花莲叶信鲜妍,到此浑如别有天。待得新都土改后,更看平地涌金莲。”1959年我又来到这里,这回是为了参观农业丰收,又遇着荷花盛开的时节,又曾写过一首《高阳台》词,其中有几句是:“而今处处金莲涌,倚东风,农业花繁。待邀他,湖上诗人,同赋新篇。”

      今天第三度来游。虽然荷花远不如上两次的多,但是我的感受却更鲜明深刻。当前战胜自然灾害,增加粮食生产,已成为每一个劳动人民坚决的意愿。试向“观稼台”上望,数百里绿云如海,把佳湖包裹在中心;桂湖里的万柄绿叶又重重护卫着升庵纪念馆,历史人物,乡邦硕彦,如今放射出了新的耿光。正是在如此壮美的图景之上,几朵荷花又开在一望无涯的碧云深处,秋风摇曳,红日映照,它们开得多么艳丽,多么骄傲,又多么地富有刚健清新的精神。我们的时代前进不已,桂湖的面貌也大异从前,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日新又新的变化发展。正是这样,桂湖的荷花既不同于解放以前,也不同于土改时期,它们的缕缕幽香,盈盈艳色,象征了更新的意义,给人以更多更新的美的享受。

      “映日荷花别烊红”,杨万里的这一句诗,移用在今天更为合适,它道出了我门眼前的景物的真美所在;它摄住了今天湖上荷花的精神。

      再说荷花,过去的人往往把它比为美人或君子,比为意态柔的美人和洁身自好的君子。今天我们眼底的荷花就有所不同。我们感受到的是它的刚劲。它不畏烈日酷暑,急凤暴雨,敢于与天斗争;他常与清风明月为伴,设想很高,但又绝不脱离生长和哺育它的泥土;它有香有色,有莲买、荷梗,可供观赏,可供食用,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它的品格可以比拟敢于同封建王朝执言力争,饱受廷杖而不惧,远遭迁流而不屈,虽在放逐途中还放声高吟“天教奇景换豪吟”的诗句,虽在终身幽絷的境况里,还能博坊风土人清,山川文物,交流民族文化而著作等身的杨升庵先生。它的品格在今天更可以象征各族人民的高尚风格。

      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看它红得多么健旺,多么生意盎然,又多么地引人深思和遐想。

      1961年8月27日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成都中考手册

    成都中考手册

    2014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成都中考政策......[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报考择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分析

    重点高中

    铁路中学

    树德光华

    石室天府

    华西中学

    七中万达

    十八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