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成都中考政策指南   2018成都中考大事记   成都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查询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报考 > 热点新闻 > 正文

解读教育部发布2017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2)

来源:家长帮成都站    作者:小敏姐姐    2016-10-10 17:39:56

说两句

  •   各学科修订内容及解读

      (附备考建议及策略)

      语文

      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语文备考建议:

      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考生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语文文学类备考策略:

      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试卷中分值较高的模块,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又以能力点考查丰富、选文多变、单题分值较高、提分难度较大,成为测试中的“硬骨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文体阅读的意识。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熟悉文体特征,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梳理清楚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最核心的内容,而不被纷繁的情节、意象迷惑。比如散文的写作思路多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小说则围绕三要素展开。

      其次,要学会审题,读懂题干暗示给我们的多种信息——答题区域、涉及考点、答题方向等,这样才不至于答非所问。

      下面重点讲讲文学类文本常见题型的备考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很多,大致来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分析与概括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及结构思路的把握。常见的有以下题型。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如2012年安徽卷《往事(二)之八》: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解题策略:该类型题目要求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其实质还是梳理行文思路。抽剥出每个层次中的情感要点,并按先后发展的逻辑连接起来,就是情感的变化发展了。

      对这类题,第一步,整体感知,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基本把握。第二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画出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如主旨句、过渡句等)。第三步,对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2。概括文意,理解主旨。

      如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解题策略:本题是内容概括和重要词语含义两个题型的融合。答题时在文中找到有关“绝顶”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概括文意题,关键是把握各个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参考答案:①绝顶是指小说中主人公希望攀登的梅里雪山绝顶;②从攀登雪山中抽象出的“绝顶”,象征着人们在人生中不懈追求希望超越的极限;③作者也把创作这部小说当做自己写作生涯的“绝顶”,它或许是最后一部作品,而作者仍试图超越。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如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解题策略: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题套路”一般为: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具体事例+作者的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财主形象,他粗暴、专制、冷酷、吝啬:他家里的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是他妻子却“形容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不但拒绝买给儿子,还恐吓责打儿子。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小结】相对来说,这种题属于难度较低的题型,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文章的整体要从多个方面把握,除了要理解基本情节,还要注意文中的描写尤其是抒情与议论的话语。解答这类题,关键是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二、理解与赏析题

      这一类题高考中出现得最多,侧重考查对文章各个要素的深入领会。比如理解词语、句子含意,赏析语言的特点(艺术),赏析文中的形象(人物、景物),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等。

      1。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如2012年重庆卷(《太阳梦》):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答题时首先确定需要解释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文章解释关键词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最后分析作者在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首先需要把握词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等),如果是代词,要理解其在文中的指代义(即指代的内容),如果运用了修辞,要把握其在文中的修辞义。其次,还要分析其作用、表达效果。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一般是先找到句中含义丰富的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解释,然后概括句中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②画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的追求。

      2。赏析文中的形象(人物、景物)。

      如2012年广东卷(《荷叶》):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解题策略:本题考查涉及两方面内容:开头段落的基本作用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段落如果是叙述或议论一般有点题、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如果是景物描写,一般有点明季节(时间)、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作用。理解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环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人物、情节、主旨等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如2012年四川卷(《柴禾》):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解题策略:解答赏析“效果”的题目要注意:该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一定要先点明;手法和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揭示。

      参考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小结】在理解与赏析题中,常常会考查到某个要素的作用(效果),甚至可以说作用类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最常见的题型,考查角度涉及标题、开头、结尾、过渡语段、人物、景物、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在备考时,务必对文本各个要素的常见作用了然于胸。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对内容的分析应由表及里。

      (三)探究题

      解答探究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2012年四川卷(《柴禾》):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题策略:文章的主旨应该是唯一的,但题目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重在写柴禾”与“重在写人”难道不矛盾吗?问题的关键是这里的“重”可以有不同理解。“重在写柴禾”,是从文章本身、文章的篇幅角度而言。“重在写人”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言。不管选择哪种看法,只有在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才能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略)

      2。从哪些角度探究。

      不管散文、小说,基本要素不外乎人物、景物(环境)、情节结构、艺术表现(包括语言)、主旨、标题,而且这些要素都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所以,不管题目要求探究哪个方面,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切入思考。

      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解题策略:情节的设计要考虑情节本身的合理性与生动性,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主旨的作用等。

      参考答案(要点):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3。是否延伸到文本外。

      有些探究题只要求对文本展开探讨,有些探究题则要求联系现实来谈,必须看清题干要求。同时,要明白探究题的开放性准确来说指的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脱离文本和题干中限制性的内容指向,天马行空地随意阐发。即使是要求延伸到文本之外的题目,也要在深入领会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延伸(与文本相关联)。

      如2013年四川卷(《负重的河流》):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

      解题策略: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应围绕河流与文化的关系来谈(文本之外),但思考必须从塔里木河给我们的启示出发(文本之内)。可见,“文本之外”是“文本之内”的合理延伸,而且往往是文章主旨的延伸,所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很关键。

      参考答案:(略)

      4。要根据自己的论据(现成材料,包括文本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来确定观点,观点表达要严谨,要合情合理,不能为求新求创意而哗众取宠。反过来,确立了观点,就要围绕观点组织材料。

      如2012年安徽卷(《往事(二)之八》):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策略:“参考答案”四个示例的观点分别为“‘我’放得下”“‘我’放不下”“‘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会慢慢放下”,可见题干虽然问的是“是否”(选择问),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其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更严谨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略)

      【小结】总而言之,探究性题目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紧扣文本,不要脱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和信息;第二,着眼于全篇,整体把握文本,深入领会主旨;第三,看清题干要求,严谨作答;第四,表述清晰,有理有据。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成都中考手册

    成都中考手册

    2014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成都中考政策......[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报考择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分析

    重点高中

    铁路中学

    树德光华

    石室天府

    华西中学

    七中万达

    十八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