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绝不能和学校教育冲突,这是个底线:一定做到基本的必做要求。因为突破这个底线的后果,很麻烦很严重。我与儿子商量,他勾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错题,难题,我帮他抄题在另外的本子上。他等一、两天做,把又错的题抄在专门的错题集上。这次,他对林老师就心服口服了,因为他居然又错了!物理老师也发过一次“没有完成拓展”的短信,我也是通过先问孩子,再电话确认,第二天让他去找物理老师消除误会。那次是老师看他没有改错痕迹,误会他直接抄答案,而物理是他目前比较强的一科,的确没多少错误。这次沟通,让叶老师较早地认识了他,也认识到吴培源的背后有一个关注他的家庭。学校通知要带什么东西,多数时候是上了双保险的:既通知了孩子,也通知了家长。这些短信,在我把东西交给他后,才会删去。我自己就是老师,我最头疼的就是一件事情要等几天才做得完。不仅给老师添无谓的麻烦,很多事情忘记了是直接影响了孩子:要上课没有书,要作业没练习册……所以,我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解决家校通上的事情。没啥紧急事,就边吃饭边闲聊:今天有啥洋盘的事?灰溜溜的事?想不通的事?老师关心你的事?同学相处的事?尤其是他生气的事。我们就会详细地询问起因、经过、结果,先听他说,再引导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是非的角度考虑这个事,今后怎么面对这种事?怎么预防这种事?
饭后,他看看中央9台的自然类节目,或5台的体育节目,两天洗一次澡,不洗澡的那天,这个时间就把脚烫了,换上暖和点的衣服,8点开始学习。我就用这个时间,翻翻书包,看看《成长足迹》上杨老告状没有,有就赶紧教育两句。看到告状是正常的,我就考虑怎么看待、解决这些问题。儿子最大的问题是上课说话。我就问问情况,判断是因听课而情不自禁接嘴了呢,还是游离到课堂学习之外,故意哗众取宠。不同的细节,就有不同的教育方向。连续三天看不到告状,我还担心不正常了:这么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他学习的时候,是我赶紧给他洗饭盒、洗校裤、购买或准备早餐的时候。9点过,趁他换脑壳的空儿,问:有没有要粘的试卷?要抄的错题?要签的字?在《成长足迹》上签字,这是一件我很重视的事:首先要表明知道错误了,进行教育了,因为家长关注了,老师觉得是有合力的,肯定也会关注。这是不是增加了老师对我孩子的关心呢?上学期开学不久,一周之内,杨老连批四天“站在教室后面上的课”。我感到情况很严重了,每天都进行了教育,但每天都因为新的情况被喊起来站起,终于想尽办法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告的状,一定要重视,并有效地解决,这会增强老师对我孩子的信心。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底线:一定要做到老师提出的基本的必做要求。
开学以来,我只有一个晚上,是在完成了这套程序后,9点过先睡了,那天实在来不起了。11点,把他安顿上床,我才能安心睡觉,至少是11点半以后。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我每天的家庭作业,两年半以来,耽误次数不超过10次。周末,他去补课,我就得改善伙食,存储下周够吃三天的菜,专程提前去影院先买好时间合适的电影票。他学习任务完成了,就陪他去看场电影,或者参与他舅舅、爸爸等几个固定羽毛球朋友的锻炼,打两小时球,就是这种天气,完全短裤短袖,都会是满头大汗的运动量。我们一般周五主动问他,周末作业多不多?有多少时间放松?然后给他安排好娱乐项目。
你们可能不理解,这么大了,耍都还要全程陪?我从中得到的收获,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母子关系非常亲密,他没有什么瞒着我的,总的来说,能听我们的话,还越来越体谅我的辛苦;周五放学后想在学校踢会儿球,他会先给我们打个电话说好大约几点离校,我们也允许;电影里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他愿意和我交流的,我们借机也在用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他;看什么电影,是经过我们判断、选择的,内容肯定是健康、向上的;锻炼身体的好处就不说了……上个暑假,听说今年中考名著考到《简爱》,一些孩子辨认不出,我就开始着手名著阅读。哪些属于名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不是问题,家里的书柜里也早就存好的。难的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把他的阅读兴趣吸引进去。我通过自己先浏览复习一遍,抽散步、聊天的功夫,把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事件给他理清楚,每本书花十几、二十分钟,扫除阅读障碍。剩下的事就简单了,暑假时间比较轻松,他用两天时间看完了《简爱》,用一天半时间看完了《悲惨世界》。当然,是囫囵吞枣。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多深入的共同话题,开学后他还不时翻翻故事情节,纯属当娱乐。我从网络上为他下载了相关电影,全程陪他看,就当是在陪他学语文。我觉得,自己的专长这才用对了方式。你心甘情愿为他做着这些的时候,就不会烦躁,不会抱怨:为了你,我啥子事都做不成!即便他不能成龙成风,我坚信,他至少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懂得感恩的人!而成人,才是平凡孩子最安全健康的未来之路。我想,在面临是孩子的未来成为碎片,还是自己的未来失去光环的选择面前,中国大多数的父母,是会选择放弃自己未来的光环的。因为,任何光环,都弥补不了,掩饰不了孩子成长失败的痛!
第四题——去年的这个月,我真的绝望了:儿子的状态持续不好,被各科老师批评,厌学,我也看不到他能赶上去的可能。有天晚上,我们和他从回家谈到12点,就谈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如果继续学习,会遇到哪些困难?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不想学习了,哪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父母,我们也不忍心你再受觉都睡不够的折磨,毫无意义地在课堂上神游。或者,我们可以请一周左右的假,把瞌睡补够了,头脑清醒了,问题想明白了,再做决定。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不会把你赶出去,我们会给你提供正常的生活标准,只是,你要考虑,今后自己做什么来养活自己,爸爸妈妈毕竟不大可能陪你走完一辈子。
第二天,他自己起床,去上学了。什么作业也没做,全班都哗然了。晚上,杨老师和他谈话,谈到将近9点。那段时间,我真的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要读书,就离开育才,转回西门,找个层次低一点的学校,降一级,他实在跟不上育才的进度了,或者说,一直六百多名的状况让他在育才失去的,比收获的多得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自尊自信,失去了家庭温馨和谐,甚至连最基本的健康需求——睡眠都失去了,每科一百多一点的分数有什么意思?在我放下焦虑,想通泰了的时候,他居然刹车了。大概是觉得离开学校去闯荡江湖的日子,与做点数学题,背点英语书相比,困难大多了。他上课的纪律问题,暂时停歇了。我们也在如何能让他较快的看到成功上想方设法。三个月后,他的物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紧接着,地理生物让他确立了自信,并且在其他同学为这两科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语数外在悄悄进步。初二下期,考了个394名,我们全家激动了好久。
这几天我都在想:只要有一千个学生,就一定有第一名和第一千名。可以肯定地说,在考试名次上,第一千名永远都追不上第一名。那是不是说,七百名以后的孩子,家长就没有必要为学习操心了呢?如果我现在是第一千名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真正想学,我会心平气和地陪伴他,帮助他。考四百分,和考一百分,虽然都是一千名,但对我的孩子来说,是天壤之别。
今天,我想用我和儿子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孩子。我们的每一点付出,都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他会感激我们,不仅给了他生命,而且给了他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命!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