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人师长者,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良药,但如何让“患者”口服心服,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孩子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在此,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迂回曲折式的批评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
	 
	  一种说法是:“罚你拖地”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
	 
	  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家长,也需要讲究点语言艺术。
	 
	  2、幽默式的批评
	 
	  具有高超艺术的教育者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
	 
	  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发音等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孩子在作业本写了一行字,歪了,一边高,一边低,满以为家长会说让他注意,以后把字写正点,而你却大加赞赏他的书法富有诗意,“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幽默式的批评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3、先扬后抑式的批评
	 
	  有智慧的家长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
	 
	  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搞完卫生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家长是这样说的:
	 
	  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
	 
	  第二步——提醒:“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
	 
	  第三步——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
	 
	  听完家长的话,这个孩子立即把墙角的垃圾飞快跑下楼去倒掉了。
	 
	  4、间接提醒式的批评
	 
	  有的家长在劝告孩子时也注意了表扬,但习惯在后面来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
	 
	  比如说:“你最近进步较快,但是,老师反映你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扬也被孩子认为是虚情假意。
	 
	  如果家长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孩子的要求,比如说:“你最近进步较快,如果你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一步抓好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5、巧下台阶式的批评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僵局。此时,家长最好是“放他一马”,给孩子找个台阶,帮助孩子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
	 
	  “巧下台阶,放他一马”,以退为进的方法,既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
	 
	  留一片空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这对帮助他矫正自己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因人而异、声东击西式的批评
	 
	  批评孩子,有针对个别的,有针对全班的;有公开的、有秘密的,或大或小、或隐或显,都应因孩子的个性差异、因孩子犯错误时的心理而异,因孩子过错的程度而异,因孩子改过的积极性而异。
	 
	  7、现身说法式的批评
	 
	  其实,我们的家长若能大胆亮出自己的底牌,多一些现身说法,多一些换位理解,遇事冷静一点,说话的语气友善一点,或许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更易唤醒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总之,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莫过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