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来源:360doc 2012-02-02 15:19:40
三、从肖像上去描写人物
小说刻划人物,绝大多数都有肖像描写,尽管描写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浓浓地写,有的淡淡地写;有的写得比较长,有的只是寥寥几笔;有的从正面写,有的从侧面写;有的单独地描写,也有的对比地描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手法,目的都在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一定是重点突出那种最最能透露出人物主要性格的方面,充分地表现人物的主要精神的。它使读者读了,不仅忘记不了这种肖像,同时也忘记不了肖像所透露的人物性格。
《死魂灵》描写泼留希金,这样写道:
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和普通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老鼠,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头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像做长靴的郁赫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的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一句话,如果在那里的教堂前面,乞乞科夫遇见了这么模样的他,他一定会布施他两戈贝克。
泼留希金是一个极度贪婪和吝啬的农奴主,他家财万贯,但却时时瞪着一双尖利的老鼠眼四处窥探,寻找钱财和物品,就连掉在地上的一块硬币也不放过(就像杨二嫂所说的"愈是有钱愈是一毫不放松,愈是一毫不放松便愈是有钱)",他高级衣服满箱,但却用捡来的破烂衣服把自己装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乞丐相。作者通过他的外貌和衣着的夸张的描绘,突出了他的贪婪和吝啬的性格。
描写人物的肖像以描写人物的眼睛最为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一个人内心的秘密。上面的引文也注意了对眼睛的描写。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确是经验之谈。
但是也并非一定得描写眼睛的。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着意刻划了赌徒们的手:"绿呢台面四周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个袖筒口窥探着,都像是一跃即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泠泠作声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根据这些手,只消观察它们等待、攫取和踌躇的样式,就可教人识透一切;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弛,老谋深算的人两手安静,思前虑后的人关节跳弹;百般性格都在抓钱的手式里表露无遗……"
那些手五光十色,千差万别。赌徒们那等待揭晓的紧张心情,赌输之后的颓唐失望的情绪,从手的动作和姿态中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例如巴金写的《家》中有一段描写钱梅芬的,就主要描写她额上的皱纹。朱自清的《背影》(当然它不是小说)则主要描写父亲的背影。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是通过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揭示出来的。文中,作者十分细腻地描写上了年纪、又是胖子的父亲,如何艰难地穿过铁路,爬上那边月台去买橘子时的一系列细节,又写了儿子看到背影时的内心感受,使父子之情跃然纸上(可联系《晨曲》、《维纳斯》等画),这些描写与对眼睛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上面讲的描写是静的肖像,好像一幅画。那么也有的描写则是动的肖像,好像一部电影。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几次描写:
(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上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被赶出鲁镇,论为乞丐后。)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消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杆,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一个乞丐了。"
小说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一系列变化的描写,揭示了祥林嫂处境的改变和性格的变化,一个善良无辜的、在封建社会魔掌下挣扎的女人,心灵的重压和创伤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深化,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被黑暗社会吞噬的。
我们知道,人物和世界上的一切客观事物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而这一切变化不能不表现在人物的肖像上。因此高明的作者不但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进行肖像描写,而且善于根据人物的发展变化,写出肖像的发展变化。
四、从行动上描写人物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要使艺术作品真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好的人物描写都是从生活中选取,提炼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行动。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突出。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
郑屠横行作恶,强骗民女金翠莲;鲁达一怒之下,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行动,极其鲜明地表现了鲁达疾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的典型性格。作者在对这一行动的具体描写中,又多方面地刻划了鲁达的个性。以经略相公的名义来向郑屠寻衅,这是他的谋略;命郑屠三次切肉,以达到耍弄和激起斗殴的目的。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高妙手段;只是三拳,便意外地打死了郑屠,这既显示出他的力,也反映了他的粗;他怕吃官司,没人送饭,便指着郑尸骂他诈死,借机脱身,这又表现了他粗中有细,机警灵活的一面。
又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描写新媳妇的一段:
新媳妇解开通讯员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一针一线地缝他衣肩上的破洞。虽然人们告诉他,不用再缝了(因为通讯员已经牺牲了),但她还是低下头,一针一针地缝着。最后,她又将自己新婚的百合花被,给这个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小战士盖上。这个细节,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战士的深厚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