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成都站 > 中考报考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2012-01-30 15:55:15
去年2月16日,《寂寞留守》中写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几个留守儿童:过年了,却未能盼回在上海打工的妈妈,亚琼委屈得直掉眼泪;在汕头务工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归来,年幼的晓梅只得与奶奶孙汉仙吃了一顿冷清的“团圆饭”……
匆匆一年,又到春节,这些留守的孩子怎样了?这回和爸爸妈妈团聚了吗?真是牵挂他们。这几天,记者回访了两户家庭,发现“喜忧各半”:亚琼如愿和爸妈在家欢度佳节,妈妈还考虑要返乡开店;而晓梅的爸爸妈妈,今年还是“失约”,也没有回老家就业的打算。
近两年,皖江地带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已有百余家上规模的企业落户枞阳县城,由此新增大量就业岗位,当地的外出打工者减少了万余名,留守儿童数量也从去年初的3.8万降至目前的3.4万名左右。
挣钱带娃,但愿两不误
正月初四,记者来到元琼家。天井里,一个30岁出头的女子正在搓洗衣服。“您是元琼的妈妈吧?”记者试探着问。“对,我就是。”
元琼妈妈留着齐肩烫发,身形苗条,打扮入时,气色不错。她随丈夫在上海嘉定区打工已近9年。夫妻俩腊月二十六下午回到老家。“到家第二天,孩子爸爸就领元琼上县城换眼镜,之前那副总往鼻梁下面滑,该换了。”瞧着新配的紫色镜框,妈妈笑了,“元琼戴上新眼镜,显得挺洋气。”
除了关心女儿的穿戴,除夕前妈妈带元琼到县城澡堂好好洗了个澡,“女儿特粘我,之前奶奶说陪她去,她撒娇说要等妈妈回家一起洗,让我给她擦背。”
对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春节是每年与父母团聚的唯一机会。春节,也是这些长年不在家的父母们了解孩子读书状况、升温亲子关系的难得时机。
上学期升上初一的元琼,期末考试后有点烦躁。“课程难度普遍加大,她明显跟不上。数学成绩尤其差,好像还没开窍。我跟她爸爸也不懂,真是干着急。”元琼妈妈在想办法,“有次去她爸老板的办公室,碰到他读初二的女儿在电脑上做数学题,说上网能查到做题方法和学习资料……”所以她动起了给女儿置办电脑的念头,“攒钱买一台没问题,只要对女儿学习有帮助,我们都会尽力做到。”但她担心,“女儿能管得住自己吗?会不会沉迷打游戏?爷爷奶奶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法管教她。”
女儿的教育,是元琼妈妈最挂念的事。“平时每隔两三天就给家里打次电话,跟女儿聊天,问她书读得怎么样,但心里总不踏实,电话打再多,也抵不上在她身边,可以面对面交流。”她将自己换下的手机送给了女儿,这也是元琼梦寐以求的。看着女儿兴致勃勃摁键盘,母女俩“约法三章”——“作业不做完不准玩、只能接不能打、不准带进课堂”。
有人想返乡,有人放不下异乡
元琼妈妈动了返乡的心思,因为家乡有了机会。
她在上海一家塑胶厂工作4年后,跳槽到了一家服装店,先后做过收银、销售,去年开始做店长助理。慢慢对服装行业产生了兴趣的她,有个心愿,就是“等经验、本钱攒足了,出来单干”。半年前,她开始在嘉定区物色位置较佳、客流量大的门面,但无奈店铺租金对她和丈夫而言,“仍高了一些”。
这次回家过年,她准备仔细“摸”一下本地行情:“乡镇周边新开了好几家服装厂,我打算跟其中一家合作,年后到县城大超市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店铺卖女装。这里的租金价格我能承受,想尽早独立开店。”
包括亚琼妈妈在内,不少打工者外出数十载,积累了一点资本,观念、能力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经是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具备了返乡创业和就业的基础。
从大环境看,枞阳县地处安徽皖江地带,近两年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将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到经济开发园区;新增的百余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工厂,总共创造了大约8000个就业岗位。40岁的官埠桥村村民佘礼英说:“之前也考虑过到江浙一带打工,但权衡下来,这里每月工资至少1500元,能节省外出租房、往返路费等等成本,不算低了。特别是,留在家中能照顾老人孩子。”
可以预见,随着外出打工队伍的“瘦身”,留守儿童群体将缩小。不过,枞阳这个出了名的劳动力输出大县,去年仍有25万人外出务工。
去年暑假,孙汉仙带着9岁的孙女晓梅坐火车去汕头探亲。两人待了3个星期便想家了,“当地人讲话都听不懂!”奶声奶气的晓梅眨眨眼,“只有爸妈会讲广东话。”
奶奶孙汉仙说,晓梅不到1岁时,儿子媳妇就远赴广东打工,辗转佛山、汕头等地,做电风扇零部件,也销售电器。“我问夫妻俩要不要回来发展,他们说这两年暂时不考虑。一来他们在南方生活8年习惯了,回来连气候都不适应;二来他们做电器,回乡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晓梅爸妈的顾虑,在外出务工者中颇有代表性。问晓梅“家里好还是汕头好”,懂事的她望望朝夕相处的奶奶,若有所思地拖着长音回答:“嗯,要跟奶奶在一起!”爱笑的她,似乎已学会自我“调节”,像个小大人了。
【编辑推荐】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